醫院醫療廢物暫存間目前國家沒有岀臺具體的設置規范。
根據相關法規的要求,結合醫院規模和日產醫療廢物的量,以及確保醫療廢物安全必須具備的衛生條件、衛生防護設施進行設置。具體設置要求參考如下:
1.選址要求
1.1醫療廢物暫存間必須遠離醫療區、遠離食品加工區、人員活動密集區和生活垃圾存放場所,且相距20M以上。1.2設各自通道,且方便醫療廢物運輸車出入。
1.3地基高度應確保暫存間不受雨水沖擊或浸泡。
1.4建筑面積應該符合醫院實際需要。
2.房屋要求
2.1醫療廢物暫存間的地面和墻裙必須進行防滲處理,且墻裙不低于1.0米高,地面要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潔和消毒,如設置地漏等。2.2清潔和消毒產生的廢水應采用管道直接排入醫療污水處理系統,不得排入外環境。
2.3房屋應有嚴密的封閉措施,達到防蚊蠅、防蟑螂、防鼠、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要求;如安裝紗窗、防鼠板、上鎖等。
2.4室內應分醫療廢物存放處,按醫療廢物的損傷性和感染性及其它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并利用專用袋、銳器盒進行包裝,并做出標識,同時,設置工作人員防護用品、工具用具存放處,并設有相關文字標識。
2.5區域劃分:遵循潔污分開原則。
2.5.1清潔區:
設專職收集人員的工作室、物品室(存放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利器盒、廢物分類標識等)。
2.5.2半清潔區:
清洗消毒與暫存室,主要用來清洗消毒和存放轉運車輛與工具的。
2.5.3污染區:
用來存放醫療廢物的房間。室內分設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存放區,標識明確。
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最好單間加鎖管理,如果暫存病理性廢物(未能日產日清),應具備低溫貯存或防腐要求。
有條件的要設置更衣室、獨立衛生間等。
3.設施要求
3.1醫療廢物暫存間應設置供水龍頭及水池、地漏以供清潔和消毒使用。3.2設置良好的照明設備和通風條件,可以安裝換氣扇或采用百葉窗換氣,注意避免陽光直射室內。3.3設置空氣消毒設備,如安裝紫外線燈管等,以保障空氣消毒效果。
3.4對于產生病理性醫療廢物的醫院,應備有低溫貯藏設備,防止腐敗發臭,盡量做到日產日清,防止腐敗散發惡臭;若做不到日產日清,貯存時間最多不超過48小時。
4.標識要求
4.1暫存間門外應張貼“醫療廢物暫存間”、“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警示標識”的警示標識,并標識出醫療廢物收集時間字樣。
4.2暫存間內應張貼“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和醫療廢物管理規章制度,醫療廢物收集分類、貯存、消毒等工作程序以及醫療廢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
5.記錄要求
5.1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完善的醫療廢物登記臺賬。
建議至少準備兩本《醫療廢物登記本》備查,一本入庫記錄,一本岀庫記錄;
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
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醫療衛生機構各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集中轉運至醫療廢物暫存間后,統一交由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集中處理,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由醫院至少保存5年。
5.2建立醫療廢物暫存間清潔、消毒記錄。
在醫療廢物收集完畢后,立即用有效含氯消毒液對暫存間進行刷洗,清水刷洗干凈后開窗通風,吹干,并用紫外線消毒一個小時,并及時做好登記。
6.衛生要求
6.1 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庫房每天應在廢物清運之后消毒沖洗,沖洗液應排入醫療衛生機構內的醫療廢水消毒、處理系統。
6.2 醫療廢物暫時貯存柜(箱)應每天消毒一次。
要點
重點查看暫存間設置的位置、面積、設施設備、排水、病媒生物防治和消毒措施等是否合理,其中低溫貯存設備是否可正常使用(包括通電)或者使用防腐劑處理的是否有單獨的密封包裝等。
1.查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是否設置工作人員工作間、物品間、清洗消毒間和醫療廢物暫時儲存間等。
2.查看醫療廢物暫存間是否與生活垃圾存放場所分開。
3.查看醫療廢物暫存間是否與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密集區隔開;是否設置各自通道,且方便醫療廢物運輸車出入。
4.查看暫存間是否有防雨淋的裝置,暫存間內地面是否高岀室外地面,高度是否能確保設施內不受雨洪沖擊或浸泡。
5.查看是否設置了專(兼)職管理員(查看任命文件),是否設置了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如是否安裝紗窗、防鼠板、上鎖等。
6.查看地面和墻裙(至少1.0米)是否進行了防滲處理,地面是否設置了排水裝置,如地漏等。查看產生的污水是否采用管道排入醫療衛生機構內的醫院污水消毒、處理系統。
7.查看醫療廢物暫存間外面是否設有供暫時貯存庫房清洗用的供水龍頭。
8.查看是否設置照明設備和通風條件,避免陽光直射庫內。如是否安裝換氣扇或百葉窗等。
9.查看是否有監控設施。
10.查看庫房內面是否張貼“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
11.查看庫房外面明顯處是否設置“醫療廢物暫存間”和符合GB15562.2的“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警示標識”。